簡史

同德书报社简史

李成忠著

1997年,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在新加坡中山公园为纪念碑题字:
“孙中山,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人”。
孙中山先生不只是改变中国的命运,也改变海外华人的思想观念,甚至催促新型华文教育的蓬勃发展。而新加坡受其影响最大。

同德书报社的创立:
1905年12月,中国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到新加坡,与張永福、陳楚楠、林义順等组织中国革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当他获知书报社有利于宣传革命,吸收有革命思想的青年,便於1907年鼓励各方言群的革命黨人创办书报社。当时很多潮州人加入革命黨,这些潮州人張永福、赵钓溪、張仁南等二十多人,在孫中山先生主催下开始筹组“同德书报社”。1910年春(2、3月间),租到North Boat Quay,靠近River Valley Road 的仓库,万和盐栈二楼作为会所。正式成立同德书报社,选举理事,起草章程,向华民护卫司申请注册。1911年8月8日获得批准。因此同德以1910年为起点,至1911年8月8日满一年,正式作为社庆纪念日。
孙中山先生无缘出席同德乔迁:
1911年11月25年,同德搬迁到新地址阿美尼亞街Armenian St 51號。安排12月14日举行乔迁开幕礼。让孫中山先生返国途中,能出席這個庆典。可惜從法国到新加坡,轮船航程延誤,迟到一天,无缘出席他嘱咐开办的同德书报社乔迁盛会。

同德书报社英文名:
同德书报社原有英文名是潮州音调:Thong Tek Che Poh Soh。后来孙中山先生为之命英文名United Chinese Library。华文名的横匾是他于1917年在广州大元帅任内书赐的。1998年4月28日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汉语拼音:Tong De Shu Bao She。

融汇各籍贯的团体
同德开始是由潮州人創办和领导,几年之后,加入许多福建、客家、广东、海南、三江(江苏、浙江、江西)的革命志士,领导层融合一体,遂形成一个没有省籍之分的革命社团。语言力倡推广国语(华语)。除了同鄉在一起用方言,开会多以国语交谈,以期达到语言统一。

文教宣传支援中国统一:
同德虽然是本地侨民经过注册的合法团体,确是革命党的外围组织。因领导层都是党员,所以从1913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之后,社所有时也成为国民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的党部、三民主义青年团的团部,圣约翰救伤队训练班和妇女协会会所。
同德的任务是通过书报杂志和正确的文教活动,启迪民智,宣传革命,吸收同志,传布国民爱国思想。支援孙中山革命救国,以及后来的国民革命军北伐统一国家,八年抗战,向华侨传达国民政府的政策。例如很多华社、学校的纪念会,如正确的会议程序。每周星期一周会,必须在早上第一时间集合到会场、礼堂,由会长、老师或选定的学生担任主席,训练彼等主持会议的知识。立正唱国歌,宣读“总理遗嘱”,向总理遗像及国党旗行三鞠躬礼。华社人士、学生,无论走到哪一个位置,看到青天白日满地红升旗降旗礼,必须立正唱国歌,向国旗行注目礼。上课师长进入课室、或来宾莅临参观、演讲,由班长发口令:起立、行礼,等老师、来宾回礼,才喊坐下。这是强化海外侨民的国民精神,培养纪律与爱国的教育。
由于同德书报社的活动是最能接近广大的华侨社群,有许多社长、理事、社员是社团的领导层、文教界的领袖、活跃的中下层爱国青年。他们把同德所推行的庆会仪式或国民政府传达给本社的教育宗旨。再转达给社团学校去推行。因此革命之后、国家北伐统一,新加坡侨社华校,励志奋发的精神,形成一片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第一所华文公共图书馆
同德书报社有了宽敞的新会所,便积极添购报纸杂志,設立中文图书馆,提供給公众人士阅读进修。真正做到“United Chinese Library”的目标。最旺时期,每日来阅读书报的有两百多人。到1941年图书多达五万本,其中有许多珍贵图书和名人书法。可惜毁于日本侵占新加坡的战争,

开办夜学班
同德重点活动是开设中文夜学班,让失学的青少年补习。还开设用英语讲解的中文补习班,让受英文教育的政府公务员和洋行职员来进修、有不少补习的学员,后来加入同德书报社。夜学班学生众多,坐满二楼,都是用 国语(华语)教学。以前宗乡会馆开办的学校多是用方言教书,同德则努力推展国语教育。

开办女学校
1910年7月,孙中山先生对同德书报社和同盟会领导层谈话,鼓励他们开办女子学校。他认为当她们受到良好教育,提升知识之后,才懂得怎样爱国家。于是同德的社员潘兆鹏、余岱宗女士和郑聘庭于1911年9月15日开办第一间女校–中华女学堂。1917年6月,后来担任社长的何仲英、副社长的李亮祺开办南华女学校、同年8月15日社长张永福、陈楚楠、副社长黄肖岩、庄希泉、余佩皋女士开办南洋女学校。

支持开办华文中学
1918年同德话剧组联合国风幻境剧团到各处演剧几个月,筹得一万五千元,支持陈嘉庚开办华侨中学。1938年社长李振殿和曾任副社长林金殿支持林文庆开办中正中学。同德对于新式学校,不遗余力地赞助推广。

推展青年活动:
同德成立戏剧组、歌咏队,每次表演都是为华校筹款。成立童子军,为社会服务。组织篮球队、足球队、羽球队,举行比赛,鼓舞士气。尤其是演讲队,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向大众宣传革命救国。这些组织,使青少年有正当健康的活动。

华社第一队圣约翰救伤队
1932年成立圣约翰救伤队,由理事胡载坤医生领导。这是华社成立的第一队圣约翰救伤队,利用隔邻道南学校礼堂训练。学员学习的考绩,由伦敦总部评估。第一期毕业生80名,毕业典礼假总督府举行,敦请金文泰总督主持结业仪式,颁发证书。

改革婚丧礼制
同德鉴于华人的婚丧有许多不合礼制与时宜的陋习,乃编制规则章程,让社员和同胞遵行。为了提倡文明结婚,开放礼堂,按照设定仪式,让各籍华侨举行文明婚礼,同时也将国民教育的精神加在仪式中,建家不忘建国。根据同德二十五周年特刊记录(1935年)。在二十五年间,共有五百多对一千余人在同德礼堂举行文明结婚,包括社长林邦彦和后来成为总统的黄金辉。举办文明结婚,更为同德书报社传布知名度。

不分阶级的社员
同德的社员都是当年的小商人,如李俊承、李光前、张永福、周献瑞、陈延谦等,中医、西医、校长、教师、报馆主编、记者、学生、工人、小贩、女佣都有。有留学外国的博士,有目不识字的工人,多数是受华文教育的,但也有不少是受英文教育和精通双语的人士。彼此没有阶级之分,目标都是为革命。

同德的危机
同德坚持革命的立场,尽量与当地政府合作。但殖民地政府因利害关系,常禁止国民党,也影响到同德书报社的活动。
1922年,孙中山为了早日统一中国,答应苏联军事顾问让中共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结果中共利用国民党在新马的书报社散发传单,宣传共产主义。恶意攻击与丑化殖民地政府,发动罢工、罢课。殖民地政府因此严禁国民党,传言要解散同德书报社。社长何仲英为此特别到华民政务司署,以身家向司长保证社员都是善良的商人。1927年国共两党分裂,从此双方党员,形同仇敌。

隆重的追悼会
1924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同德与各社团联合为他举行隆重的追悼仪式。追悼会长达一个月,先后前往吊唁的中外各民族人士多达八万多人。自此同德规定,从1925年开始,每逢孙中山先生忌辰和诞辰都举行纪念会,纪念这位为救国辛劳病逝的领袖。时近百年,纪念永续不缀。

支援抗战
同德从创社以来,运用各种纪念会和庆典,以激烈的言论,宣传和呼吁华侨支持孙中山、国民党、蒋介石统一中国,抵抗日本侵略,讨伐叛变的张学良、投靠日本的汪精卫。1939年,鼓励会驾车修车的年轻社员,参加回国机工队,到滇缅公路,为国家驾驶军车,运载抗战的军用物质。当时年轻社员,后来担任本社名誉社长,大华酱油厂老板的白清泉,就是当时的队长。这些事迹都记录在当年的报纸上。尤其是八年抗日,同德反日、反日货、反汉奸更积极。

保卫新加坡
1941年12 月8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新马。城市遭遇轰炸,死伤无数,同德号召1932年以来在本社受训的圣约翰救伤队队员,加入救护队ARP。1942年1月1日,日军攻占柔佛新山,开始进攻新加坡。新加坡陷入围城之战。同德鼓励社员加入星华义勇军,到前线抵抗日军。社员在副司理蔡煇生领导下,协助政府宣传,维持治安,直到新加坡沦陷。1943年一批较早离开或在沦陷前夕逃离新加坡的社员林谋盛、庄惠泉、陈崇治、李汉光回到中国重庆,后来奉命与英国东南亚盟军统帅部联合组织136情报部队,潜回马来亚,从事侦搜敌情任务,以便配合英军反攻。当时在云南省昆明市代表林谋盛负责招募情报员的,就是本社社员(妇女组理事)南洋女中学生李绍蒙。

协助英军维持新加坡秩序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新加坡陷入无政府的真空状态。日军无力维护治安,英军又无法及时登陆。抢劫仓库,追杀日本帮凶的汉奸走狗。華巫两族冲突的谣言四起,情况非常险急。同德书报社正副司理吴慎修蔡煇生在13日就知道日本即将投降,立刻通知平时已经有联络的社员和三民主义青年团团员,于15日在破旧的社所开会。义不容辞,即刻组织新加坡秩序维护队,手戴青天白日满地红的臂章。队员徒步、骑脚车、三轮车到处奔波,呼吁人民合作,辟谣、停止殴斗;指挥交通,维护新加坡的治安。奔波了十多天,直到英军登陆,接管政权。英军政府首长麦加仑将军知之最详。他需要同德社员协助,继续保持与同德联络,并拨乌节路门牌149号地址(后来的邮政局)给三民主义青年团作为临时联络的团部。9月10日,东南亚盟军统帅蒙巴登到达新加坡,从码头到总督府以及9月12日接受日军投降典礼,都邀请同德社员协助维持秩序。

战后辉煌时期
1945年中华民国是战胜国,与英国是友邦。同德协助新加坡维持秩序,恢复活动最快,社所盛况,各项庆典筹备活动,人群来往,“门庭若市”,是最光辉的时期。同年10月10日,主持“华侨庆祝联军胜利及双十国庆大游行”,参与筹办“新加坡华侨追悼联军阵亡将士及死难同胞大会”和次年1月13日,为社友,为国家牺牲的林谋盛烈士在市政厅举办公祭仪式和葬礼。以及往后几年的双十国庆,从策划到人力支援,都由同德提供。

坚定的立场
同德一向支持南京国民政府,反对共产主义。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大陆政权,令同德社员心理上受到极大的打击。
1948至50年代,马共及其主使的左翼组织,控制了华校、工会,甚至乡村的人民思想。学潮工潮不断。当时林有福领导的右翼劳工阵线以警力镇压,这和初期李光耀领导之下的行动党,因形势特殊与左翼合作,是截然不同的对立阵营。本社支持谁?民主自由的信念,是本社坚定不变的立场。

共和国的文化团体
1949年中国国情的巨变,以及新马先后脱离殖民地统治,走向独立建国之路,是本社履定立社地位的分野。从1910年创社到1950年,经历40年,是全副精力投入支援中国革命、统一、抗战的时代。1951年到1960年,可以说是同德采取守势,最暗淡的时期。1961年之后,侨居地立国逐渐形成。落地生根,是效忠共和国的文化社团。

支持马来西亚
1961年行动党与左翼决裂,马来亚总理东菇阿都拉曼适于此时倡议马来亚、新加坡、沙捞越、沙巴联合组成马来西亚联邦。已经摆脱左派,以倡导民主社会主义的行动党,在李光耀总理领导之下的新加坡自治邦立刻响应此项建议。本社则积极呼吁社员全力支持马来西亚联邦与出席合并大会。1963年 ,本社被选为庆祝马来西亚联邦成立联欢大典史丹福区第二站正主席,并负责编辑纪念特刊,当时卫生部长杜进才博士代表政府出席第二站庆典。1964年本社获得自治邦元首尤素夫颁赐马来西亚奖状。同德与行动党的立场,至此殊途同归。

新加坡独立建国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建立新加坡共和国。以当时新马双方不能和谐的情况,脱离并非坏处,新加坡可以少了一个比他高一级的中央政府来牵制,可以自由自处,倾力发展经济建设。然而推展市场经济,就需要经济盟友。1969年新加坡与经济已起飞的台湾建立密切的经济贸易,同德乐观新台的经济合作和友谊。新加坡有今日的进步繁荣,当年领导新加坡扬弃左派,走向民主自由之路,开创长远的治国方略,李光耀坚定的决策,贡献最大,功绩无人能出其右。

乔迁之喜
建国之后,本社致力于内部社务,重建中文图书馆,广征报纸杂志,供公众阅读。
1985年,政府要重新发展阿美尼亚街Armenian St。本社租赁的社所,在这里已定居76年,必须搬迁。领导层于是筹款,于1986年购得广东民路Cantonment Rd 53号双层房屋,经过装修,1987年1月15日乔迁新居。同德从此有了 属于自己的社所,不虞租约与租金上涨。社员与支持者同心一德,协力使本社摆脱经济困境,充分运用社所的空间,全力 发展学艺活动,与国内外各文教团体交流,增进各方友谊。
同德创社的历史,比中华民国早一年。为庆祝2015年,105周年纪念,耗时两年半,编撰《同德书报社史话》,让各界人士阅读,可领略同德百年历史全貌。

同德的展望
同德未来的愿景:一是整顿现有的文档和图片,并进行数码化。二是搜集各地同盟会、书报社、国民党以及东南亚民族运动与独立建国的资料,加以数码化,提供有志者研究。数码化的优点,可以节省图书硬件贮存的空间,上网方便有兴趣的人士阅读。三是与各地区
:如新加坡晚晴园和马印中港台美日韩各地中山纪念馆交流、合作研究孙文学说,联合开办讲座。
这些计划要付诸实施,一是需要人力,二是财力。事在人为。期盼各方努力支持。

<同德简史>原文是:《同德书报社史话》。
这篇是简体字,标题改为《同德书报社简史》

2015年1月24日,2017年4月17日增订 6月28日修订,2018年1月15日增订(增订的部分:文教宣传支援中国统一,改的婚丧的礼制,隆重的追悼会,同德的展望)
李成忠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