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

同德書報社人物誌

同德創社已歷一O五週年(一九一0至二O一五)。戰前戰後,先後加入成為社員者數以千計。前五十,他們支持祖國革命,拯救國家於危亡;后五十,支持僑居地獨立,建國於獅城。為讓社會人士知曉這許多不同时代的社員對本社各時期發展的貢獻及其對本地華社的影響,爰將歷任理事會領導層及著名社員之經歷與成就簡介彙編于下。但時代久遠,許多人物沒有留下任何記錄,又無法聯絡其後裔協助,無從追述其生平事跡。本社只能竭盡所能,搜集所知者而撰之而已。
對於那些無法撰述與登載其對本社與華社貢獻的社友,本社深為歉疚。其後裔若有緣獲閱本社史話,謹 請彼等見諒。
本篇人物誌,有四十五則是选自柯木林先生编著的《新华人物列传》,獲得柯先生及本書擁有版權的新加坡宗鄉總會同意轉載,特此向柯木林先生及 宗鄉總會致以萬分謝意。
百餘年前發起創社、倡社志士眾多。他們的勇毅,令我們欽佩,是我們的模範。簡介其事跡,也是對他們一種崇敬、懷念。
趙釣溪、張仁南、劉七輝(廣東潮陽,商人)、劉凌蒼、劉仁臣、郭淵谷、謝坤林、鄭子輝、吳一鳴、許夢之、許學先、王竹三、陳文俊、葉心齋、唐碧初、傅典初、呂子英(廣東南海,商)、陳書臣(廣東潮安)、顧景雲、沈友葵、陳兩通。都是潮籍人士,他們秉承孫中山先生意指,肩荷任重道遠的任務,執行籌組本社。可惜沒有留下資料,可以簡介他們對本社及新加坡華社的貢獻。
在籌組同德書報社期間,何心田(廣東三水,醫生,街頭演講隊成員)、沈聯芳、許臥梅、張永福、林義順、陳雪軒、黃梅汲、黃道之、李璧如、吳竹村、陳楚楠、楊烈貫(福建同安。民10年入社)、應作琴、柯蘆生、沈飛龍(福建安溪,街頭演講隊成員)、許子麟、林鏡秋、許奇文(廣東潮安)、陳開國諸革命先輩,來自不同籍貫。為了革命救國,他們確是積極推動、贊助建社的重要人士。
本社初創,原以潮籍方言群為領導與活動中心。但革命救國是天職,志士無界限,故隨後加入者有各幫男女精英:何仲英、周獻瑞、李俊承、李光前、林慶年、陳延謙、李振殿、林謀盛、林邦彥、胡再坤(福建永定,醫生,民國十二年加入本社)、王吉士、莊希泉、李鐵民、李偉楠、何葆仁、謝文進(福建海澄,商,民國十三年加入社)、魯士毅、汪頌魯、陳永遠(福建同安,民國八年加入社)蔡煇生(廣東澄海,商,民國十加入社),方懷南(廣東普寧,學界,民國廿一年加 入社)。女社員余岱宗(廣東番禺,中華女學堂校長,民國七年加入社)。阮翹女士(江蘇宜興,中華女學校校長)。余佩皋女士(南洋女校校長)。汪蔚丹女士(南洋女校校長)。彭夢民女士(南洋女校校長)。盛碧珠女士(福建,後來中華女中校長)。

001趙釣溪:祖籍廣東潮州。一九O七年發起組織同德書報社,擔任一九一O年本社籌組時期社長及一九一二年第二屆社長。一九二四年逝世。

002許學先:
祖籍廣東(潮州),發起組織同德書報社,一九一O年擔任本社籌組時期的副社長。
003許伯軒:
祖籍廣東潮州。早年加入中國革命同盟會新加坡分會。一九O七年,參與組織同德書報社,為該社理事。民國成立后,任職《新國民日報》(該報於一九一九年由國民日報改名),曾著長文發表于報章,言多中肯。
004張仁南:
祖籍廣東澄海。年幼時隨父親張貞治學習商業。及長,遍歷新加坡泰國各地,經營新暹土產業。一九O七年加入中國革命同盟會。他參與鎮南關與黃花崗革命之役,負責後方接濟工作。他是同德書報社創辦人之一,并擔任第一屆司理。他就是親手頒發結婚證書給黃金輝與許淑香這對在同德結婚的新人。
005潘兆鵬:
祖籍廣東潮安,年少南來新加坡,經營布業。同德書報社創辦人,參與同盟會革命運動。倡辦《中興日報》。一九O七年發起組織同德書報社,一九一O年擔任該社財政,一九一一年擔任首屆社長,和一九二五年民國十四年第十五屆社長。其叔父潘春陽貢獻登路一號房屋,作為創辦中華女學堂校舍,由本社社員余岱宗女士擔任校長。後來發展為中華女子中學。
006張永福:
祖籍廣東饒平,潮籍商人,經營布業,和投資樹膠園,創設樹膠鞋製造廠。在二十世紀初期,與陳嘉庚兩人,壟斷了新加坡的膠鞋製造業,也為他日後從事革命運動奠定了經濟基礎。清末,他支持政治維新,參加維新運動的組織“好學會”,後來追隨孫中山,鼓吹革命。一九O五年與陳楚楠共創《圖南日報》,宣揚孫中山的革命,曾擔任該報編輯。同年年初,孫中山先生乘船由歐洲經過新加坡,他和陳楚楠首次與孫中山先生見面。同年底孫中山到新加坡創立星洲同盟會的革命團體,他是第一批宣誓入會,并擔任副會長。次年6月,該會改組,他出任會長。他是晚晴園的業主,提供晚晴園作為中國革命組織,同盟會南洋分會的總部。他是第一個在星洲書報社演講宣揚革命的領袖。一九O七年七月,與陳楚楠林義順創辦中興日報。同年開始籌組同德書報社。一九一二年二月,國民黨在新加坡成立支部,取代同盟會,被推選為中國國民黨新加坡支部名譽會長。一九一七年,他是公立南洋女學校創辦人之一,一九二O年擔任該校第三任總理。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擔任第四屆社長(我認為第五屆和第六屆的社長仍然是張永福)。他也是連續擔任本社一九一七年民國六年第七屆一九一八年民國七年第八屆社長。一九三二年,擔任聖約翰救傷隊委員。同年回中國參政,出任汕頭市長、僑務局長、中央銀行汕頭分行行長。抗戰時期因對國共合作不滿,又與汪精衛私交深厚,乃倒向親日的汪精衛。一九三九年擔任汪精衛政權的監察委員,戰後以罪名被國民政府拘留,後來釋放回新加坡,過隱居生活,一九五七年在香港逝世。
007陳楚楠:
商人及革命家,祖籍福建廈門,早年支持康有為梁啓超的維新運動,曾以“思明洲少年”為筆名,在“天南新報發表文章,鼓吹革新”。一九O四年創辦宣傳革命的報紙“圖南日報”,成為當時革命黨人在從新加坡的喉舌,可惜出版不到兩年,便因經濟困難而停刊,一九O五年,在孫中山支持下,成立中國革命同盟會新加坡分會,被選為會長,一九O七年與張永福、林義順倡辦同德書報社,并再度與同志創辦“中興日報”,成為革命黨喉舌,是革命黨同志得以與保皇黨展開激烈的筆戰。可惜僅維持兩年,便因經費短缺便停刊。孫中山居留新加坡期間,與其交往甚密。是孫中山在華僑社會中籌捐的主要人物,並在孫中山離新后成為執行這一任務的中堅人物,一九一O年積極推動同德書報社的籌組。民國初年,回上海管理由吳世榮創辦的華僑聯合會,並在“國民新聞”開設專欄,報導海外華僑動態。一九一七年與莊希泉、張永福、黃肖岩等人創辦公立南洋女學校,並出任第一屆總理。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三一年間,在中國擔任福建省務委員會委員,實業廳廳長,并參加籌備福建銀行,後返回新加坡。一九四九年至五六年,擔任同德書報社參議員。一九七一年九月逝世。
008林義順:
又名林峇順,字蔚和,書名其華,別號發初。祖籍廣東澄海,一八七九年十一月八日出生於新加坡,年幼喪父母,由外祖父張禮撫養。童年入家塾習中文,十歲進聖約瑟書院和英華學校讀英文,十七歲修業結束后,在舅父張永福的長美布店工作,也曾在陳泰木材廠學習生意。一九O五年,與舅父張永福一起加入中國革命同盟會,因精通雙語,擔任交際(外交),支持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運動,為同盟會初創時最早四大支柱之一(陳楚楠、張永福、林義順、許子麟),一九O七年,倡辦同德書報社。一九O八年三月,孫中山在河口起義失敗,六百多名革命党人退到新加坡。他與陳楚楠、張永福等革命領袖加以收容。孫中山先生在新加坡期間,他隨侍左。一九一一年向華民護衛司擔保同德書報社的領導層都是守法的商人,使同德書報社得以早日獲得批准註冊。一九一三年民國二年,二次革命失敗,胡漢民、汪精衛、李烈鈞、等革命黨領袖退到新加坡來,都住在義順村。從倒清、討袁、護法及北伐,先後捐資數十萬支持革命。二十歲繼承外祖父遺產,乃從事墾殖,與林文慶博士共同開發三巴旺。他先後開闢土地二萬多英畝,種植樹膠黃梨,獲利數百萬,一九一O年間成為富豪,有鳳梨大王和樹膠大王之稱。一九一一年創林義順公司於美芝路五號,繼辦通美號、通益號,經營樹膠廠。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三一年間,擔任華商銀行、聯東保險有限公司、烏魯班蘭樹膠有限公司、華僑銀行等機構董事或主席。一九一九年與陳嘉庚創辦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捐資一萬元,兼任該校財政,次年擔任該校總理。一九二七年冬,發動潮僑鄉親,促成義安公司產業交由潮僑管理一九二八年,創辦潮州八邑會館,被推選為首任總理。曾捐贈三巴旺十二英里半地皮作為華人墓地,即通益山。一九三六年三月二十日逝世於上海寶隆醫院,葬於中山陵附近,時人稱讚他為潮僑之光,亦為全國之光。今三巴旺的義順路、義順道、義順街、義順環路、蔚和路、其華路、義順村、義順工業區,峇順徑Bah Soon Path,都是紀念他。
009何仲英:
客籍商人,祖籍廣東大埔,一九O三年南來新加坡,在藥材店當雜役,次年轉入同鄉何秋谷的大源當鋪工作,一九一三年創立炳興號,到一九一九年停業。一九二一年創設富華公司,專營中國貨。曾任新加坡茶楊會館(大浦)第五屆總理,為啓發學校籌集建校基金,擔任南華和南洋女學校總理,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董事。一九一二年與同志創辦志同書報社。同年也加入本社。一九一九年民國八年擔任本社第九屆社長,一九二二年民國十一年第十二屆社長,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第十四屆社長。是年為保護本社不被自民地政府解散,曾親赴華民護衛司,力陳本社社員多為商家,絕無赤化,願以身家財產擔保本社。一九二五年民國十四年擔任第十五屆副社長。一九三四年返鄉,一九四九年在故鄉逝世。
010沈聯芳:
原名沈克俊。祖籍廣東潮安,十多歲來新加坡。後自創德記號,經營有方,遂成為殷商,在巴耶利巴Paya Lebar,淡濱尼Tampines擁有地產。現在後港巴剎原址,就是他的住宅德記園所在。一九O五年與長子沈文光加入同盟會,參與中國革命運動。一九O七年,與張永福、陳楚楠等創組中興日報。因經濟不繼,於一九一O年停刊。他是同德書報社倡辦人之一。也是四海通銀行和端蒙學校創辦人之一。一九二一年逝世,孫中山先生親自電唁慰問其家屬。其子沈文光、文英、文德均在日軍南侵時先後去世。今靠近楊厝港路的惹蘭德記Jalan Teck Kee ,就是以沈聯芳的店號命名。
011葉玉桑:
字雪亭,祖籍福建同安。年青时南来新加坡,任職於陳嘉庚開辦的“日新”黃梨罐頭公司。後來自創“大山”和“大川”兩家黃梨廠。其後轉向樹膠業發展,成為名商巨賈。他是中國革命同盟會的會員,慷慨解囊,積極支持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運動。他是本社的老社員。一九一八年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的倡辦人之一。一九一九年民國八年擔任第九屆副社長。1928年病逝。
012黃肖岩:
祖籍福建金門。參加中國革命同盟會新加坡分會,奔走宣傳革命。后致力從商。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擔任本社第十一屆副社長,福建會館教育科主任。星洲華僑教育總會會長。他熱心教育,與林則揚創辦南洋工商補習學校,南洋女學校發起人,他是開創新加坡華校小學會考發起人之一(另兩人為南洋女學校校長劉韻仙,工商補習學校校長林則洋)。
013古共持:
祖籍客家。最早加入本社之社員,新國民日報記者。一九一三年本社創立第三年11十一月廿九日,與陳趣添小姐在本社禮堂舉行婚禮,他們是本社開創文明結婚之前,第一對在本社禮堂結婚的新人。
014李亮琪:
祖籍廣東台山,一九一二年來新加坡,任華安人壽保險公司代理,一九二二年民國十一年擔任本社第十二屆副社長。一九二三年組織亞洲水火保險公司,並出任董事主席,一九四八年又增設亞洲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一九五六年亞洲保險大廈落成,為當時新加坡最高的大廈。歷任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廣惠肇公會、廣惠肇方便留醫院、廣惠肇李氏書室、寧陽會館、海天遊藝會、養正學校、南華女子中學校、同仁俱樂部、曇花鏡影慈善劇院、廣幫豬肉行、怡和軒俱樂部、粵語感恩堂、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合羣學校、實用學校、廣福學校、廣東會館等的董事、理事、或主席,一九五六年新加坡政府頒以榮譽狀。一九五八年逝世。
015徐統雄:
祖籍廣東大埔。在家鄉小學肄業。十六歲南來新加坡,協助父親經營京果生意。後來經過一番努力,竟然開了七間店鋪,成為當時頗有名氣的富商之一。一九O六年,結識孫中山先生,加入同盟會,開始積極協助他推動革命活動。在孫中山經濟最困難時,毅然賣掉七間店鋪資助革命。一九一三年民國二年,擔任國民黨交通部評議員,一九一四任中華革命黨新加坡支部長。一九一五年民國三年,孫中山發動討伐袁世凱,新加坡殖民地政府到處偵查革命黨人的活動。他臨危不亂,擔任籌款、聯絡,支援二次革命。同時期竭力贊助倡辦南華女子學校及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集合同道創設富華國貨公司,經營國產用品。一九一九年回國省親,察覺出國同胞,女性的船費比男性加倍,甚不公平,幾經交涉終告取消。一九一六年民國五年十月一日加入同德書報社社,一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擔任第十三屆社長。中國國民黨中央選舉僑務委員。一九二九年,發起集資,在家鄉興建中山紀念館,闢設中山公園及三河中學。鄉人尊稱他為國叔。歷任茶陽會館、南洋客屬總會董事。一九四七年在中國逝世。
016吳士基:
祖籍福建詔安,年少南來,在族兄吳壽珍火鋸廠任經理,先後轉任源源火鋸廠、聯合火鋸有限公司、興華火炬公司、福茂林火炬公司,最後獨資設立火鋸廠,經營火鋸業,參加同盟會支持革命,一九二一年八月廿二日加入本社。一九二六年民國十五年擔任第十六屆和一九二七年民國十六年第十七屆社長。星洲延陵聯合會發起人,獨自創辦丹詔學校,擔任董事長。
017李俊承:
祖籍福建永春,字元賢,十七歲南來新加坡,創立永興公司,後來又開設太興公司,倡議開辦森美蘭州中華學校(即後來的中華中學),一九二五年返回中國,皈依佛門法號慧學居士,潛心鑽研大乘佛教。回新加坡后,繼續經商。開創泰豐餅乾,出任和豐銀行總理,后倡議和豐、華商、華僑三家銀行合併,為今天華僑銀行的前身年。一九二二年民國十一年十月十六日加入本社。一九二六年民國十五年擔任本社第十六屆及一九二七年民國十六年第十七屆副社長,一九三一年再任同德書報社副社長,及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一九三四年任怡和軒俱樂部主席,一九三五年與轉道老和尚及莊篤明居士創辦佛教居士林,為時尚社會名流騷人墨客聚會之處。同年獲海峽殖民地總督珊頓湯姆士爵士頒賜勳章。一九三七年與李光前、李振殿、楊吉兆、周獻瑞、陳延謙聯合出資購回晚晴園,交給中華民國政府。一九三九年與廈門大學教授林惠祥周遊印度尋訪古佛勝蹟,獨自捐建印度鹿野苑中華佛寺,并親自主持奠基典禮。并著《印度古佛國遊記》一九四O 年任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代主席。日治時期,被迫加入華僑協會。歷任新加坡福建會館信託人、隴西李氏總會名譽會長、永春會館會長、彌陀學校名譽董事長、華僑銀行董事主席、菩提學校董事主席、著有《覺圓詩集、續集》內容包括海內外當代文豪詩人傑作。一九六六年六月十一日逝世。
018周獻瑞:
祖籍福建南安,出生於廈門。父為布販,年幼就學村中私塾,十七歲家貧輟學。後來從商,一九O五年攜眷南來新加坡,加入中國革命同盟會,投身革命工作,籌措軍需。一九O七年,參加開明演講閱報社街頭的演講隊,宣揚革命,是一名激烈的演講員。民國成立后,孫中山特頒予旌義狀。一九一四年任中華革命黨議員,一九二一年由張永福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先後出任星洲書報社副總理,同德書報社監督,新加坡山東慘禍籌賑會董事,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諮詢,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委員,黃河水災委員會委員,閩南水災委員會委員。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爆發,當選為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委員,查賬及宣傳主任,并率先獻捐二萬元。一九四O年與李俊承等捐資購置晚晴園以保存革命歷史遺址,獲國民政府頒給見義勇為匾額。一九四二年日軍佔領新加坡前夕,攜眷逃往蘇門答臘實叻班讓避難。一九四四年六月遭日本憲兵拘捕,囚禁三十餘天。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重返新加坡。歷任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南洋女子中學校、同濟醫院、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等董事,新加坡拒毒會,福建會館常務委員,抗戰時期,新加坡南安會館主席侯西反遭英殖民地政府勒令離境,受推舉繼任該會主席,日本南侵,該會館成為星華義勇軍總部。戰後,與梁宙,林建達等領導該會館復興,任首任主席。一九四六年發起組織馬來亞南安總會,當選為第一屆主席。一九五三年代組織浩然社,擔任主席。該社附設青州青年學術研究會,為中學生文康活動中心。一九六四年四月廿 日逝世。
019陳延謙:
字益吾,祖籍福建同安,十歲入私塾,十五歲輟學,南來緬甸謀生,十八歲到新加坡,初在商店工作,一九O九年與友人合資創裕源公司於珠烈亞街,初經營索絡生意,後擴大到土產出入口貿易,兼營樹膠業,一九一九年攜眷歸鄉,在同安開設謙裕商號,一九二二年夏重返新加坡,與友人合組信誠公司,經營樹膠生意,時值膠價上漲,獲利甚厚,一九二四年集資廿五萬元發起創辦樹膠實業有限公司,又成立聯合火鋸公司,華商銀行,華僑銀行,華僑保險公司,環球餅乾公司,延年實業公司等,一九二七年開發加東東海岸路,興建店屋,市場和住宅,後人稱之為延謙坊,一九三二年,促成華商銀行、和豐銀行、與華僑銀行合併,取名華僑銀行,并擔任該行董事經理三十年,到一九三四年三月逝世為止。所參加活動與重要職務有:一九O五年,加入同盟會,在星洲書報社演講,宣揚孫中山革命,一九一七年擔任該社副總理。也是本社社員。一九一九年至三O年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董事,一九二六年,保赤宮陳氏宗祠重修時 ,任正總理,一九二九至四二年任吾廬俱樂部總理,一九二九年,受委為南京政府財政部諮詢,一九三一年發起創設新加坡同安會館,并任首任總理,一九三七至四二年出任海峽殖民地華人參事局委員及保良局委員,一九三七年,任中國勸募公債委員,一九三八年,任中國交通部名譽顧問,同年出任南洋華僑抽賑祖國難民總會常務委員,曾任多所華校董事長,董事,並在二十年代擔任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總理多年,一度任廈門大學董事。

020林受之:
原名林喜尊,號謙光自夢生,祖籍廣東潮安,南來後潛心商務,繼承父親林繼志之生意,從使樹膠買賣,後創辦同永順洋雜貨店,另有錦淞商店,從事甘密、黃梨、樹膠種植。一九O五年孫中山南來新加坡成立中國革命同盟會新加坡分會,他加入為會員,開設中華公司為革命機關,并受委為在晚晴園的同盟會分會要職,兼任中華公司總經理,因對革命慷慨捐輸,結果家産蕩然。他是同德書報社的社員。一九二四年三 月十二日逝世。
021林鏡秋:
字騁彪,祖籍福建廈門,年輕時南來新加坡,開創鞋店,因不滿清政府腐敗,乃參與創立中國革命同盟會新加坡分會,被推舉為書記,后舉為議長,并被推舉為福建幫長,一九一二年三月一日,孫中山頒給旌義狀,以獎勵他革命開國的勳績。他是本社社員。一九四二年逝世。
022朱慈祥:
祖籍廣東台山。從事建築業,一九一九年民國八年五月九日加入本社。擔任一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第十三屆及一九二四年民國十四年第十四屆本社副社長。(其他未詳)
023李振殿:
祖籍福建海澄,一八九八年到沙撈越詩巫,在長發號任職十年。後到古晉發展,創立建成商號,經營樹膠、土產、雜貨。早年參加中國革命同盟會,是沙撈越同盟會的主席。1912年到新加坡,創辦長成棧。繼續參加同盟會活動。一九二七年民國十六年二月廿日加入同德書報社,擔任一九二八年民國十七年第十八屆、一九二九年民國十八年第十九屆,一九三O年民國十九年第二十屆、一九三七年民國廿六年第廿七屆、一九三九年民國廿八年第廿八屆社長。北伐時期擔任中國國民黨英屬總支部指導委員,宣揚北伐革命。其領導下的同德書報社成為國民黨在南洋群島的大本營。抗戰時期,參與籌款救亡工作,任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常務委員兼財務主任。一九三七年與李光前、李俊承、楊吉兆、周獻瑞、陳延謙等五人出資購回晚晴園,交給中華民國政府管理。自一九二七至五九年,連任南洋女中董事主席長達三十年。創組漳州會館。擔任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董事、福建會館執行委員,常務委員,經濟教育科主任或代主席。同濟醫院財政、主席。隴西李氏總會主席,怡和軒俱樂部執委,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中正中學、中華女子中學董事,南洋大學執委,一九六五年二月十六日逝世。
024林金殿:
祖籍福建同安,一九一二年來新加坡,繼承父親的駁船業,以此致富。後兼營樹膠及匯兌等業。一九三四年投資馬來亞黃梨種植及聯合罐頭製造有限公司,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成為新華領導人物中活躍人物之一。曾任中華總商會四屆董事。華安人壽保險公司代理,一九二三年組織亞洲水火保險公司。一九二八年與其他僑領組織林氏大宗祠九龍堂家族自治會,一九二九年發起組織新加坡同安會館,一九二七年民國十六年二月一日加入本社。一九二八年民國十七年任本社第十八屆副社長,同年擔任本社為山東慘禍籌賑遊藝大會副主席,一九二九年任本社參議員,駁船公局多屆會長,一九二八年至三O年任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董事,順天宮、崇正學校名譽董事,一九二五年資助南洋工商補習學校,一九三八年為中正中學創辦人之一。一九三一年被選為馬華運動大會選手委員會主席,一九三六年担任領隊,參加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全國運動大會。一九三一年殖民地政府曾委以華人參事局委員,一九三二年棋樟山檢疫所巡視員。
025洪寶植:
祖籍福建晉江,十五歲到新加坡,三十歲設立洪厚源樹膠行,經營樹膠業出口。後又設立同益號代理樹膠用品,戰後創設馬來亞樹膠產品公司,經營膠品出口。戰前發起創社新加坡晉江會館及首屆主席。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七月二日加入本社。一九二九民國十八年第十八屆、一九三O年民國十九年第十九屆副社長。一九三二年民國廿一年擔任聖約翰救傷隊委員。同年及一九三五年民國廿四年第廿五屆社長。適逢本社創社廿五週年,乃負責慶祝本社成立廿五週年大慶。並出版第一本紀念特刊,內容保存許多本社報的圖片及史料。
026王吉士:
祖籍福建同安,肄業於道南學校,從商。國民黨馬來亞新加坡總支部監察委員,新加坡直屬支部籌備委員。南洋女子中學校、中華女中董事。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八月廿一日加入本社。一九三O年二月廿日,出席金文泰總督召開的會議。一九五一至五三年擔任本社社長,一九五四至一九六六年擔任副社長。
027楊吉兆:
祖籍廣東潮安,十七歲南來,加入同盟會。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四月一日加入同德書報社。一九三七年民國二十六年擔任本社第二十七屆副社長,一九四O 年民國二十九年第三十屆和一九四一年民國三十年第三十一屆社長。國民黨黨員。一九三七年與李光前、李俊承、周獻瑞、陳延謙五人出資購回晚晴園,交給中華民國政府管理。
028李春荣:
祖籍福建海澄。年少時因閱讀《圖存篇》,決定参加革命。年十七歲從婆羅洲坤殿乘船来新加坡,三度到晚晴園覲見孙中山先生。獲得加入同盟会,自此活躍于革命事業。回到坤殿,創立圖存書報社及圖存學校,吸納革命志士,灌輸革命思想,籌款接濟革命軍餉,組織敢死隊為革命效忠。一九一二年孫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頒賜“旌義狀”,表揚他對革命的效忠。他後來移居新加坡,經營樹膠土產業,設立大世界遊藝場。擔任南洋女中董事。一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二月二十日加入本社,一九三二年擔任副社長,是本社一位活躍的社員。抗戰時期,竭力協助籌賑工作。一九四五年,慶祝聯軍勝利暨雙十國慶,他是籌備委員。一九五O年繼續擔任本社參議。
029李光前:
又名玉坤,祖籍福建南安,一九O三年十歲,由其父國專加來新加坡,後來進入英印學堂和養正學堂讀書,一九O八年得到中華總商會會長吳壽珍資助,保送進入南京暨南學堂就讀。一九一一年考入北平清華高等學堂,因立志當工程師,故轉入唐山路礦專門學堂。此時正逢辛亥革命,乃加入同盟會,參與孫中山的革命運動。返新后,起初任教於道南與崇正學堂。兼任叻報翻譯。后入測量專科學校學習。一九一四年,住莊希泉創中華國貨公司,要他加入,負責處理英文文件。從此步商場。一九一六年受聘於陳嘉庚的謙益公司,旋升任樹膠貿易部經理。一九二O年與陳嘉庚長女愛禮結婚。一九二七年創辦南益煙房,後來改為南益樹膠公司,經營樹膠種植與出口。以後業務擴展至印尼、泰國。經營範圍擴大,包括火鋸廠、黃梨廠、餅乾廠和印務。投資華商銀行。1932年擔任新成立的華僑銀行董事會副主席,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六四年擔任主席。他始終關心中國時局,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日本大舉侵略中國,南洋華僑組織籌賑祖國難民總會,每次發動募捐和發行公債,他都認捐大筆錢。同年,他和周獻瑞、李俊承、李振殿、陳延謙、楊吉兆六位本社社員出資從印度人手中購回晚晴園,送會給中華民國政府作為永久紀念。他捐巨款大力支持教育,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五六年長期擔任華僑中學董事會主席;南洋女中董事。1941年赴美國華盛頓參加國際樹膠會議,適二戰爆發,滯留美國。一九五二年成立李氏基金。捐巨資給南洋大學,捐建國家圖書館,一九六二年年出任新加坡大學校長。歷任中華總商會會長、樹膠公會會長、同濟醫院主席、南洋商報董事長。一九六七年六月二日病逝。
030林慶年:
祖籍福建安溪,早年就讀於福州省立工學院,後負笈北京大學。一九二四年來新加坡,在林金泰茶行推銷“金泰茶”。利用茶莊與的地關係,增設民信匯款部。三十年代擔任華商銀行董事。並力促和豐華僑華商三大銀行為華僑銀行,以渡經濟危機。與友人共創南洋商報,擔任董事。一九四二年二月新加坡淪陷前夕,與林謀盛等任逃往印度,輾轉到中國重慶。抗戰勝利,一九四六年返回新加坡,繼續經營茶莊。創設馬來亞中南興業有限公司,代理招商局船務。一九二九年擔任福建會館教育科主任,推廣國語教學以統一學校語言。一九三一年成立新加坡華僑小學聯合會考委員會,推行小學會考。擔任委員長。親自下鄉演講,宣傳教育的重要。裕廊醒華學校就是他創辦的。一九三二年擔任南洋女中董事主席,前後長達三十餘年。一九三三年先後擔任中華總商會副會長及會長。一九三六年代表新馬華僑出席國民政府在南京召開的國民大會,擔任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一九六八年逝世。
031鄭螺生:
祖籍福建同安。報人,為馬來亞霹靂州華人參事局委員與英籍民,太平局紳。他是新馬國民黨首腦人物之一,被孫中山派來新加坡、爪哇一帶組織革命黨人及籌款,以興革命義舉。同德書報社社員。一九二九年與陳延謙、林金殿、蔣驥甫、等人發起組織新加坡同安會館,同年與張永福、鄭古悅、何思觀等國民黨人籌備出版國民黨機關報“民國日報”,預定招足六萬元及開辦,但只籌得四萬餘元,不足之款,由他補足。一九三O年元旦國民日報問世,惟創刊時,適逢世界經濟恐慌,結果勉強支撑了五年,於一九三五年一月收盤。一九三O年二月廿日,出席金文泰總督在總督府召開的會議,發言與總督對質。八月,殖民地政府禁止國民黨活動,他被驅逐回中國。一九三八年逝世於南京。
032方懷楠:
祖籍廣東普寧,報人。一九二二年民國十一年,在蘇門答臘棉蘭主持蘇島日報筆政,一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來新加坡擔任南洋商報筆政。并受委為國民黨海外宣傳專員。一九三O年民國十九年與國民黨同志組織民國日報、獲得同德書報社社友諸多贊助。一九三二年民國廿一年七月十九日加入本社。一九三五年民國廿四年,本社創社二十五週年,親與本社創辦人潘兆鵬、張仁南進行訪談,緬述往日史實,及收羅本社資料,編輯成本社第一本紀念特刊。他也是本社第廿五屆監督。
033李鐵民:
祖籍福建永春。戰前社員。一九二三年與顏長春、李振殿組織行餘勵志學社,目的為“托用其餘力砥礪志行之宗旨”相勸引,俾年長失學者皆有補習之機會。歷任叻報主筆,南洋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秘書長,僑務委員。南洋工商補習學校產業信託人。曾主編南洋商報副“晚風”“獅聲”,著有雜文和舊詩詞。一九四八年回中國,一九五六年病逝於北京。
034莊丕南:
祖籍福建晉江。同德書報社社員。二十世紀初,與潮幫楊如松合創長裕號,經營樹膠,為當時樹膠業翹楚。曾參與創辦南洋工商補習學校、華僑中學、南洋女學校。第二次大戰後,與客幫黃定標合創聯益樹膠有限公司,擔任總經理。
035莊希泉:
福建安溪,中國出生。戰前社員。少時就學於廈門東亞書院。一九O六年隨父到上海經商,一九O八年成為莊成春商行經理。一九一二年任上海軍政府南洋募餉隊隊長。到新加坡及馬來亞募款數十萬元,並在檳城加入同盟會。是年中為孫中山先生創辦的中華實業銀行招股,一九一三年五月擔任該銀行南洋總分行經理。一九一六年 創中華國貨公司,延攬李光前加入擔任英文秘書。一九一七年與陳楚楠、張永福、黃肖岩創辦南洋女校。一九二O年發起成立華僑學務維持處,反對殖民地政府對華僑學校政策,結果被捕入獄,一九二一年被逐出境。一九二七年到菲律賓,一九三七年遷居香港,輾轉回到桂林。戰後往返新加坡、香港兩地,經營電影業及進出口貿易。一九四九年回北京,出任僑聯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一九八八年病逝於北京。
036陳賓燕:
祖籍福建永春.從商,一九一六年民國五年十月一日加入本社,一九三四年擔任社長。
037陳熙士:
祖籍福建南安,商,一九二O民國九年八月一日加入本社,擔任本社參議。一九二九年擔任同濟醫院主席。
038胡載坤:
原名胡再坤,祖籍福建永定,西醫。一八九五年十二月廿九29日出生於新加坡,幼受名師啓蒙,稍長,日間進政府英文學校, 應新學校夜學部修讀華文,奠下中英文雙語基礎。一九一五年考進香港大學醫學院,一九二一年畢業考獲醫學學士及外科學士學位,返新行醫。一九二二年創設南洋藥房,一九三三年擴充為南洋醫院。曾任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校醫,數十年來屢次參加有關醫學及其他學術演講。一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加入本社,民國廿四年擔任本社第廿五屆參議員。并擔任本社主辦聖約翰救傷科之義務教授。至七十高齡仍繼續行醫。一九八四年十月廿三日逝世。
039張叔耐:
自稱思九,字癡鳩。祖籍江蘇松江,報人,為早期馬華文藝工作者之一。一九三五年任“新國民日報”主筆兼總編輯,同時加入國民黨,支持三民主義。喜歡研究和思考,文筆很好。寫了不少宣揚民主思想的政論,發表在社論欄、時評欄和副刊。對僑胞常以道德宣導,喜歡音樂和獨處,閒暇時常自彈自唱,為人慷慨,沉雄悲壯。早年加入同德書報社。一九三五年主編同德書報社廿五週年特刊,這是同德第一本紀念特刊。
040張來喜:
字景廉,祖籍廣東澄海,革命志士,中國出生,年少讀書,稍長習農。廿餘歲南來新加坡,經營商業,廿二歲加入同盟會,與華社領袖林義順為革命先鋒,曾參加黃花崗之役,失敗逃往香港,其後返回新加坡,從事商業和革命工作一九一八年民國七年一月一日參加同德書報社,積極推廣女子教育。歷任南洋女學校、星洲幼稚園董事。一九二二年,南洋女學校因余佩皋校長辭職,經濟陷入困境,幾乎停辦,幸賴他和社友陳永遠努力籌款,請來新校長,使南洋女校能繼續開辦。一九二四年小坡端蒙分校成立,擔任籌備處副處長。
041林謀盛:
祖籍福建南安,生於中國,父親林志義(即林路)在新加坡開創著名的建築公司。他年幼就讀鼓浪嶼英華書院,南來進入萊佛士書院,畢業后考入香港大學商學系,修讀兩年,其父逝世,返回新加坡,繼承父業。擁有地產、福安有限公司、福安磚廠。曾任新加坡建築公會會長,新加坡福建會館教育科主任,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董事。他和一三六部隊的隊友陳崇智、李漢光都是本社社員。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積極支援中國抗戰。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出任華僑抗敵總會兼勞工服務團主任。新加坡淪陷前夕,逃出新加坡,抵達蘇門答臘西岸巴東,然後乘澳洲巡洋艦赴錫蘭(今斯里蘭卡),北上印度,乘飛機到重慶。一九四二年,奉令與莊惠泉出任留印度華人海員戰時工作隊訓練班正組長。后參加馬來亞一三六部隊,擔任華人區上校正區長,在馬來亞後方從事敵後工作。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日與莊惠泉及英軍軍官,乘潛水艇越過印度洋,在馬來亞霹靂州安順峇眼拿督港登陸,潛入怡寶。一九四四年五月下旬,在進入美羅山途中被日軍逮捕,關在峇都亞也監獄,慘遭酷刑,同年六月廿九日殉難,年僅三十五歲。新加坡光復后,中國政府追贈林謀盛為陸軍少將,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三日,英軍政府以軍禮葬其遺骸於麥里芝蓄水池旁,另矗立紀念塔於政府大廈前康樂道,於一九五四年六月廿九日,由英國駐遠東陸軍總司令羅文將軍主持揭幕。現在連接惠德里路的謀盛道就是紀念他。
042張芹生:
祖籍廣東澄海。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一月一日加入本社。一九三五年擔任本社副司理,一九三八年任社長。日治時期,一九四二年二月和一九四四年四月七日,與蔡煇生、陳楚楠兩度被日本憲兵部拘捕,指他們是國民黨,要他們供出國民黨委員及黨員名單,但他們不受利誘威脅。戰後他繼續在本社活動。擔任廣東會館理事,每年雙十國慶,都代表廣東會館參與慶典。
043蔡煇生:
祖籍廣東澄海。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九月四日加入本社,從商。二戰前,他是本社活躍的社員。一九四一及四二年擔任副司理。一九四二年二月日軍兵臨城下,星華動員總會成立,他代表本社出任該會副宣傳主任,率領社員在各處街頭巷尾向民眾宣傳抗日。新加坡淪陷,藏匿山芭,逃過大檢證。但仍於同年五月為日軍憲兵逮捕,後獲釋放。一九四四年四月七日再被逮捕,指其為國民黨,逼其供出國民黨委員及黨員名單,但不為威脅利誘。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首先獲知日本即將投降的消息。即通知吳慎修轉告同德社員,於十五日到同德舊社所開。當即組織維持秩序團隊,手帶青天白日滿地紅臂章,到各街道巡邏,勸請市民勿報復、勿打鬥、遵守秩序,等待英軍到達。同年十月十日戰後首屆中華民國國慶日,及慶祝聯軍勝利大遊行,他是主席團的主席。一九四九年至七二 年連續擔任八屆社長及副社長,三十餘年為本社奮鬥,經歷本社最輝煌時期和最黯淡日子。始終堅貞護守本社崗位。
044林邦彥:
祖籍福建永春,中國出生。年幼受私塾教育,南來新加坡后,就讀於道南學校。一九O九年宣統元年,他是第一批獲選回中國升學的三十八名學生之一,時年十五歲,進入南京暨南學堂。十八歲返回新加坡,棄學從商。一九三五年組織聯合煙草有限公司,擔任經理。七七盧溝橋事變后(中日戰爭爆發),協助南洋華僑抽賑祖國難民總會籌款,舉行義賣捐獻等義舉。歷任中華女子中學校秘書兼學監、董事財政。南洋女子中學校,中正中學董事。快樂學校董事長,兼產業信託人,南洋幼稚園董事兼產業信託人。培群學校董事、南洋大學贊助人,全民學校董事財政,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福建會館、同濟醫院董事。一九二O年民國九年二月廿五日加入本社。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七O 年,擔任本社社長長達十七年。特也是本社開創文明結婚,在本社舉行婚禮的第一位。為人文雅隨和,最能調解不同意見,避免衝突,因此有“甘草老人”的雅號。他是暨南校友會發起人之一。一九四五年擔任會長、林氏大宗祠九龍堂家族自治會董事,永春會館董事。一九八六年逝世。
045張淑源:
祖籍福建同安,新加坡出生。初受英文教育,後來補習中文。早年經營出租自由車,與友人開設原和興公司。後來獨資創立原和號,經營車業及出入口生意,平生信仰佛理,連任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林長多年。一九三五年擔任本社參議,一九五七年擔任副社長。同年逝世。
046陳炎華:
祖籍廣東潮安,曾任新星船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歷任餘娛俱樂部、陳氏公會、駁船業公會、等僑社主席。其岳父為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運動的蔡煇生先生。一九七三年繼其岳父之志,擔任本社社長,至一九八O年。連任六屆。
047陳醒吾:
祖籍福建,中央特派員,曾擔任華僑銀行與歐羅拉經理。一九六O,六一,七O擔任本社參議,一九七一至八O任本屆名譽社長,一九八一至八四擔任社長,八五至八任副社長
048林明芳:
祖籍海南,曾任職於海口市海港局。二戰前南來新加坡從商。加入同德書報社。抗戰時期,每次本社舉行紀念大會,多由他擔任司儀,帶頭高呼擁護國民政府抗日的口號,以激勵出席者的聲勢。戰後曾任瓊崖林氏公會主席、互濟社社長。
049何葆仁:
學界,商界,銀行家。祖籍福建廈門,幼年受華文教育,一九O五年南來新加坡,入道南學堂讀書,十二歲赴南京升入暨南學堂,肄業兩年,返回新加坡,十七歲再赴上海,進復旦大學附中,畢業后升入復旦大學文學系。在學期間適逢五四運動,一九一九年五月十一日,與數名同學主持下成立上海學生聯合會,任首屆會長。同年六月十六日,全國學生聯合會在上海成立,當選為副會長,領導各地學聯統一愛國運動。一九二O年復旦大學畢業后,前往美國華盛頓大學攻讀商科,畢業后又入伊利諾大學攻讀政治、經濟、相繼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一九二四年返回中國,在母校復旦大學擔任政治系教授。一九二五年回新加坡,出任南洋華僑中學校長。倡導五四精神,促進民主科學教育,推廣現代體育運動,其影響廣及海峽殖民地各地。一九二八年受和豐銀行董事主席林秉祥聘請,出任馬六甲和豐銀行分行經理。一九四一年前往重慶。二次大戰結束后,取道香港返新加坡,在香港時,與胡文虎、林慶年、黃重吉,許生理等組織福建經濟建設有限公司任副總經理,一九四九年以後返回新加坡,創立葆成有限公祠,對東南亞及日本進行貿易,後又擔任遠東銀行副經理,晚年任遠東銀行顧問。同濟醫院副主席、南洋女中、新加坡禾山公會、何氏公會。一九二七年民國十六年九月八日加入本社。歷任本社參議,監督、一九六五及六六年擔任副社長。其後擔任十年名譽社長。他也是南洋孔教會、暨南校友會、歐美同學會、華僑俱樂部、星洲互濟社、等社團名譽主席。一九七八年一月三日,在同濟醫院安排醫務時,心臟病逝世。
050陳國礎:
字肇基,祖籍福建金門,父親陳壬葵,為同盟會會員,早歲到越南經商,一九一八年奉母命往越南探親,抵越時,父親已逝世。乃就業書記,嗣後與友人合組德華公司,旋又開設福發及景豐二商號。一九二四年加入中國國民黨,任駐安南支部委員,並在當地僑校服務。一九三一年,組織全興公司,次年又創立兆源行,并擔任提岸“安南民族報”社長,及中國國民黨駐安南總支部委員兼財務主任。一九三七年號召全越華僑團體組織越南華僑救國總會,被選為主席。一九三九年代表越南華僑出席在新加坡召開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代表大會,被選為主席團之一。南洋華僑抽賑祖國難民總會成立,被選為常務委員,一九四一年,南僑總會第二次代表大會,被選為大會主席團之一。一九四三年,擔任中國第六屆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執行委員,一九四六年,受委為中央海外部駐南洋辦事處主任,一九四七年受國民政府委任為僑務委員,奉命改組新加坡中興日報,一九五五年辭去社長職務,與友人合組出入口商行祥美公司。歷任新加坡佛教總會監察委員,金門會館會長,浩然社主席,新加坡中華醫院名譽院長。一九六二年至六五年擔任同德書報社副社長、監督、名譽社長。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七日逝世。
051陳之初:
祖籍廣東潮安。少年南來新加坡,經營土產生意,有“胡椒大王”之稱。他是書法家,古董收藏家。因財力豐厚,所收藏的文房雅器、書畫古玩種類特多,被譽為“東南亞最龐大最珍貴藝術寶藏”。曾任新加坡藝術協會贊助人,中華美術研究會名譽會長,中華書學協會顧問,更生美術研究會顧問,一九七七年,設“陳之初藝術獎”,一九七八年往日本參加“國際書道聯展”,一九八O年在香港參加第一屆“國際書法聯展”。一九八一及八二年擔任本社名譽社長。一九八三年逝世。
052陳漢慶:
商人,祖籍福建廈門,父陳日暹、移居新加坡,創設同成號,經營瓷器油米雜貨生意。8歲隨父來新,先讀華校兩年,後如萊佛士書院讀英文,輟學后在同成號任財政,璇升司理,亦經營同成號,大規模買賣中國日本歐洲瓷器,旋投資屋業,並在新加坡馬六甲購置樹膠園,與友人合資在馬六甲開設開成棧,專門處理當地樹膠業務,一九O五年孫中山先生到新加坡,相會於晚晴園,遂加入同盟會,為星洲書報社社員。一九二三年加入本社為社員。
053莊培華:
祖籍廣東揭陽。年幼在家鄉受教育,17歲難來,受雇於堂兄金鋪,二十七歲,創設華興金莊於橋北路,專營金銀珠寶,鑽石玉器首飾,外銷至沙撈越、沙巴、汶萊,一九六七年兼任金島金融公司董事,一九七O年華興金莊註冊為華興金莊珠寶私人有限公司,人董事主席,同年十一月增設珍珠坊分行,橋北路總行於一九七九年遷至大巴窯中心經營。自一九六四年開始歷任本社參議、社副社長、名譽社長。同敬善堂正、副社長,揭陽會館發起人,任名譽會長及副會長,新合興聯誼社名譽社長,六一儒樂社名譽社長,華人金銀商業公會發起人,及董事,勵德社名譽社長,保龍寺觀音佛學社名譽社長,新民中學名譽董事張,新加坡莊氏公會發起人,產業信託人及名譽會長。
054黃武師:
祖籍廣東潮陽,一九一五年隨父南來,任職商行,後自創輛美號,專營柴炭出入口生意,並從事海陸運輸,繼在荷屬東印度開辦木板廠,及建築炭窯,并設廠出口火星標白洋蠟燭,後又擴營輛美電氣公司,。歷任柴炭出入口上公局總理,朝陽會館總務,朝陽學校監學,擎青學校董事,同濟醫院董事,潮州聯僑俱樂部及南華儒樂社,熾昌聯誼社,潮州江夏堂等名譽會長及主席,自一九六O年開始,歷任本社參議、財政、副社長及名譽社長。一九七六年七月三十一日逝世。
055吳 楚:
祖籍廣東潮安,廿歲到新加坡,初以販賣商為生,一九二四年創設僑民公司,所製藍靛粉、各式砥石和白蟻撲滅分,暢銷東南亞各地。新加坡潮州聯僑俱樂部創始人之一,歷任該部正會長,抗日時期,領導籌賑救國,曾任擎青學校正、副董事長,修德善堂,潮安聯誼社要職,自一九四九年起,歷任本社參議、查賬、監督、副社長,名譽社長。
056吳捷千:
祖籍廣東潮安,壯年南來新加坡,創設豐利號輪船糧食供應商,歷任星洲延陵聯合會理事長,六一儒社名譽社長,報德善堂及麻坡分堂名譽主席,修德善堂養心堂名譽主席,同德善堂念心社名譽主席,新加坡潮州聯僑俱樂部名譽會長,新加坡海峽英船員聯誼會名譽會長,擎青學校董事,同德書報社參議及名譽社長。一九七七年四月六日逝世。
057蘇孝先:-
祖籍福建海澄,出身書香世家,家境殷實,從小受優良教育,一九三一年南來新加坡,致力於發展文教事業,首任鼎美學校校長,適逢培南學校改組,受聘兼任校政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新加坡淪陷。抗日期間,曾協助籌賑工作,曾代表新加坡漳州會館出席華僑抗敵動員大會,及參加戰時地方防衛工作,日治時期被捕入獄,幸得親友相救,終得獲釋。遂組國華菸草公司,繼創設源發公司、長發公司,經營糧食罐頭雜貨。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新加坡漳州總會重建,被推為總務主任,一九四六年,新加坡福建會館復興教育,被推為教育科主任。監理道南、愛同、崇福、南橋女中四校,一九四六到五O年任同濟醫院董事兼總務,亦擔任籌賑華南水災委員會委員,南洋華僑青年協會名譽顧問,集體鳴冤委員會委員兼文書主任,蘇氏公會副主席,菸草製造商公會常務委員,志成學校董事長,道周學校董事兼監理,一九四八年主編《漳州十屬旅星同鄉錄》。一九五一年開始擔任本社參議,一九五八年任副司理。
058李肇基:
字冠山,祖籍福建同安,年由父母雙亡,後棄學南來新加坡,出任書記,後任職於萬興行,為協興號東主陳心鑒所賞識,乃聘為總經理,後與友人合辦恒利號,受理鄰埠信託兌置務貨物,辛亥革命,當孫中山旅新時,與諸同志在東陵會面,曾與銀行家陳先進協助孫中山籌款,一九一二年擔任星洲書報社副社長。當星洲書報社因缺經費幾乎停辦時,乃與鄭聘廷牧師等謀中興之。并捐款資助同德書報社,振武善社,中華女子學校,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芽籠中華學校。
059李紹茂:
字少卿,祖籍廣東潮安,新加坡出生,早年受英文教育,一九三三年參加英國劍橋九號會考,名列海峽殖民地全體考生第二名,一九三四年,獲政府獎學金,進萊佛士學院攻讀理化科學。一九三五年民國廿四年九月廿七日尚在求學時代,即加入本社為社員。一九三七年畢業后,被聘為海峽殖民地文官。歷任商標副註冊官,戰時入息稅徵收官,公司及商業註冊官,遺產稅副監督,印花稅副稅務官,選舉總監,副外匯統治官,馬來西亞公積金局總經理。曾在馬來西亞大學中文系執教十年,精通華巫英三中語文,五十年代初,成為本地區華族民俗學者,一九四九年創辦新加坡中國學會,一九五O年擔任會長,曾受馬來西亞最高元首封賜丹斯里PMN勛銜。一九八九年八月三十一日逝世。
060古實根:
祖籍廣東梅縣,早年就讀鄉校,及長,前往韶關乳源縣經商,數年後轉往汕頭市,在表兄開設的茶煙莊任職,其後奉派前來新加坡開設分莊,一九二二年自創華安旅社於廈門街,曾任應和會館總理,財政、董事,應新學校財政、董事、總理、監理員。南洋客屬總會第二屆委員會副主席,董事,查賬,福德祠綠野亭總理,司理,財政,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董事,新加坡廣東會館創始人及董事,廣育學校財政,一九三五年民國廿四年加入同德書報社,曾擔任參議員,新生聯誼社名譽社長,一九四八年二月逝世。
061吳俊森(生):
祖籍廣東潮安,十六歲南來新加坡習商,十九歲掌管乃父開辦的昭合號生意,后與友人合資創設集成昌號,經營南洋土產,一九四八年,創環球汽水公司,歷任廣東會館,潮州八邑會館,義安公司,醉花林俱樂部,一九三四年民國廿三年五月一日加入本社。一九三四年、一九四九至五八年擔任本社參議。端蒙學校,義安女校董事。
062吳慎修:
祖籍廣東澄海,早年從商。一九一九年民國八年十二月廿三日加入本社。一九三二年擔任副司理及本社聖約翰救傷隊委員。一九三四年擔任正司理。以後資料全失,他應當繼續擔任司理,是本社的中堅志士。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最早獲得日本投降的消息。他即與蔡煇生立刻通知社友到同德開會。在英軍還沒有登陸之前,發動社友出面維持新加坡的秩序。本社因此成為第一間展開活動的社團。這時期中華民國是戰勝國,他是本社的中堅領導層。肩負迎接勝利,國慶大遊行,重建社務。是本社發展鼎盛,賀客群集,顯要盈門的輝煌時期。一九四九年續任司理,至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四日去世,連任十年。這段時間,是國軍戰場失利,國府退守台灣。是同德書報社處於最低潮的日子。他家住後港,每日風雨不改,到同德來上班。堅守這間門可羅雀、經濟困境的社團。他沉默寡言,對人親切友善。國事社事,堅持立場。疾風勁草,雖泰山崩于前,泰然不變。忠貞毅力,留下不朽的清名。
063吳良柱:
祖籍廣東新會,二次大戰時,南來新加坡謀生,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後回家鄉,領導鄉農放棄水稻,改種蜜柑。成立信貸合作社,解決農民資金短缺,農民生活獲得改善,贏得鄉親讚許。一九四八年重回新加坡,從事海員工作。由於文筆工整,轉當文員。熱心社會活動,曾在新加坡海員公會、海英船員聯誼會擔任秘書。在吳氏書室、岡州會館擔任要職。早年加入同德書報社,一九六一年開始任副司理,次年任司理,正值新馬倡議建立馬來西亞聯邦。引領社員支持這項倡議,出席大馬群眾大會。一九六三年,代表同德為馬來西亞建國大典聯歡大會史丹福區第二站主持慶典,并主編慶祝紀念特刊。一九六四年初,代表同德領受新加坡元首尤素夫頒賜馬來西亞獎狀,以讚揚同德支持新加坡自治政府加入馬來西亞聯邦。他先後擔任同德正副司理十五年,經歷蔡煇生、林邦彥、陳炎華社長領導同德。也陪同德走過黯淡蕭條、門可羅雀,經濟拮据,水電費無法應付困境的時期。卸任后,經常聯絡的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周書楷、毛松年、曾廣順都成為友好私交。現任社長湛承憲為其長女婿。一九八四年移居美國,二OO九年病逝,享年九十三。
064陳詩豪:
祖籍廣東潮安,其父陳芸生追隨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工作,與革命同志創辦同德書報社。一九二二年六月十六日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陳芸生始終支持孫中山,在汕頭擁有軍事力量,自任潮汕十三司令領袖。不幸輕敵,為陳炯明餘孽在潮安槍決。陳詩豪乃其遺腹子。幼時由其伯母撫養,早期在汕頭同濟中學念初中,畢業後,承社友張永福念故助孤,親攜其謁見中山大學校長鄒魯,特許進入中大附中肄業,并每月私人資助他三十元,做為生活費。高中畢業,升入大學,修讀工學院化工系。一九三七年畢業。到香港擔任華僑中學教職,並在香港結婚。次年赴婆羅洲,在古晉明德小學執教。一九四O年到新加坡中正中學任教。新加坡淪陷,避居吉隆坡。抗戰勝利,重返中正,任教務主任。曾任華文中學教師會會長。一九五七年任顏永成政府華文中學校長,一九六O年任德新中學校長。他繼承父志,加入同德書報社。一九七三年至七六年、八七至八八,擔任副社長。
065戴佑志:
祖籍福建南安,先後在廈門中學、上海法政大學預科受教育。北平朝陽大學法科畢業。壯年到新加坡,克勤克儉,建家立業。開創戴佑志實業私人有限公司,從事建築發展事業。舉凡公益教育慈善事業莫不悉力以赴。曾任新加坡南安會館名譽主席,同德書報社名譽社長。本社新社所修建工程賴他大力協助,得以順利完成。九十年代在家鄉捐建校舍,名思親樓,贈給琉瑭小學,藉以追念父母一生刻苦,忠厚誠懇之美德,激勵後裔知所奮勉。一九九六 年逝世。
066陳別同:
祖籍廣東潮安。報人及教育工作者。早年任新國民日報編輯。一九五O年代,任中興日報副社長。一九五二擔任年與王健生、陳瑞昭創辦新生報。聖嬰女校教師。經過二次世界大戰,本社圖書文物全部散失,成為一所無書 的圖書館。到了一九七三和七四年,陳別同當選司理,乃與副司理吳少強,展開整頓本社圖書館的業務,征求社友報效書櫥,陳列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偉績的圖片。增添書報雜誌-,供公眾人士閱讀。一九七九,八一與八二,八五至八八擔任本社副社長。
067王厚仁:
即王健生,祖籍湖北黃岡。一九三一年南京金陵大學文學系畢業,從事文教,支持孫中山革命運動。一九五O年代,擔任中興日報主筆,同時兼任實力基路中華夜校教職。一九五二年,與陳瑞昭、陳別同創辦新生報。一九五三年到中正中學總校執教,并擔任教務主任。一九五四年“五一三”學潮爆發,華文中學生受馬共地下組織“學運委員會”黃明強、詹忠謙指示,開始捲入嚴重學潮。他與宋作英、戴始仲等教師,敢於面對左派學運的囂張,將反對左派學運的學生聚合起來,在追隨孫中山革命的前輩,周獻瑞所創辦的浩然社之內,成立星州青年學術研究會,以文娛活動與左派學生對抗。勢力雖然單薄,但不畏懼左派勢力。一九五六年八月間,與反左派教師聯合,協助這批反左派學生覲見當時自治政府首席部長林有福,闡明華校中學生並非全部參與左派學運及表明反左派學運的立場。一九五六年九月,中學聯被解散。左派學生再度在中正總校集中。使許多學生無法進入校園。自治政府教育局乃成立三所華文中學:華義、德明、顏永成,招收中正總校、分校、華中的學生繼續上課,以準備第一屆高中五科會考。他是華義政府華文中學首任校長。一九五九年到馬來亞霹靂州和豐擔任興中中學校長。一九六五年,擔任怡保育才獨立中學校長。退休後返回新加坡,擔任三育中學董事兼任教職。一九八一年至八六年擔任本社副社長。星洲互濟社會務顧問。一九九四年三月三十一日逝世。
068吳少強:
祖籍廣東潮安,二戰前十八歲,從家鄉來到新加坡。自認讀書不多,所以每週日工餘之暇,到同德來補習華文。同時閱讀報紙,有時也參加同德書報社的活動。時間久了,對同德的關係,越來越熟悉。但始終沒有加入為社員。日治時期,一度到馬來亞工作。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日本戰敗即將投降,英軍來不及登陸,新加坡處於無政府狀態。他獲得通知,加入同德書報社維護新加坡秩序的隊伍,到各處宣傳和規勸市民遵守秩序。有些社員坐鎮在同德書報社社所裏,負責分發便條給一些警察,指示他們到必要的地方去巡邏。戰後第一次雙十國慶及慶祝新加坡光復勝利大遊行。他一直走在隊伍的前頭。因為長得高大年輕,所以兼有保護主席蔡煇生的任務。一九五四年加入同德,參加各項活動。一九六七年當選理事,開始進入理事會。先後擔任參議、查賬、副司理,司理,長達二十三屆。一九七七年起,連續擔任回台參加國慶旅遊團總幹事十二年。二O一一年被推舉擔任榮譽理事,二O一三年擔任名譽社長。此時他已經是九十四歲高齡。仍然出席本社的慶典。
069陳加昌:
祖籍廣東客家。一九三一年新加坡出生。戰地記者及作家,本社社員及理事。一九五O年加入中興日報,兼任益世報、中國報記者。一九五三年擔任中興日報採訪主任。一九五三至五五年,兼任檳城光華日報、怡保建國日報、吉隆坡中國報三報社駐新加坡特約記者。一九五五年加入泛亞通訊社,擔任社長。先後任駐南越特派員、新馬區及東南亞區主任,一九七三年創立泛亞社日本文政經新聞社。一九八五年創辦日本文泛亞時報雙日刊。一九八九至九六年擔任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集團新聞評審委員。二OO五年退休。一九七三年翻譯篠崎護著《新加坡淪陷三年半》。一九七九年著《越南:麻煩的鄰居》。一九八O年著《柬埔寨:預言的祭品》。一九八二年著《學日本,看日本第一的虛虛實實》。二O一一年著一個戰地記者的回憶《越南,我在現場》。
070陳崇智:
祖籍廣東潮州,一九一六年出生於新加坡。其母就是獨資創辦擎青學校的林品端女士。1930年回中國受教育,一九三三年回新加坡,幫助母親處理擎青校務。喜好繪畫及羽毛球運動,球藝精湛,一九三六年至四O年,連獲新馬兩地雙打冠軍。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日本侵略中國。激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復受好友李紹蒙小姐的鼓勵,毅然投入抗日行列。一九三七年參加本社社及青年救亡活動,聖約翰救傷隊訓練 ,吸收救護及軍事常識,協助抵制日貨,賣花義演籌款,組織百人歌詠隊及街頭救亡宣傳。一九三九及四O 年先後得到同德書報社司理吳慎修及中國政府宣慰使吳鐵城部長的鼓勵,回國深造。一九四一年他和李紹蒙等幾個青年,乘搭豐慶輪到緬甸仰光,乘火車到中國邊境,再乘坐中國西南運輸隊的軍車,經昆明貴陽到重慶。在西南聯大先修班修讀一年,分派到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一九四二年,中英聯合組織敵後情報部隊,派到馬來亞,以便配合盟軍反攻登陸。他被選派會見林謀盛,到印度英國遠東軍事學校,接受嚴格的特種軍事訓練。1943年乘潛水艇到霹靂邦各島,潛入美羅山。一九四四年三月,在怡保的諜報機關被日軍破獲,他和林謀盛等同志均被逮捕。他先後被關在峇都亞也監獄和打吧警署拘留所長達十八個月。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戰敗投降,日軍反間組長大西覺少佐逃亡。乃說服馬來警長,才獲釋放。回新加坡后,從事建築,一九九四年,著《我與一三六部隊》。二O一三年十一月病逝。享年九十七歲。
071白清泉:
祖籍福建安溪,早年在福建交通界任職,足跡遍及全省各地。到新加坡,又在汽車界服務。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沿海被日軍封鎖,乃開闢滇(雲南)緬(緬甸)公路,為對外運輸軍事物資的唯一通道,但缺乏司機和維修人員。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發起組織機工回國服務。他是第一批回國機工服務團的團員,善長演講,因此在駐星總領事館和南僑總會的歡送會上,兩度代表機工以華語答謝詞,所以被選為新馬首批八十名技工的總領隊。一九三九年初乘搭法國郵輪,經越南海防河內取道滇越鐵路到雲南昆明,在西南及滇緬大後方從事運輸工作。三年間均以運輸車為宿舍。自一九三九年參加南僑機工回國服務,至一九四六年復員返星,在昆明擔任華僑運輸隊隊長、汽車保養廠廠長、運輸人員訓練班主任、華僑互助會理事、僑光學校董事。一九四八年擔任中興日報經歷,一九四九創辦大華醬油廠,經過五十年努力經營,成為我國知名的食品工業。一九六七年至七一年,擔任本社參議,一九七一至八二擔任本社名譽社長。
072詹華強:
祖籍海南文昌,少年時南來,隨父航海謀生,艱辛勤儉,積蓄日豐,乃謀求發展。離開航海,與宗兄合營邁達酒店旅館。自當經理。生意興隆,業務蒸蒸日上。連續在烏節路開創萬隆酒廊、光藝酒肆。身居三家旅館酒店,由於廣交各界富商大賈,學得一口流利英語及日語。曾一度經營三達建築貿易私營有限公司和寶田企業貿易私人有限公司。營運起落參半。經商之外,不忘參與社會公益。歷任培群小學、詹氏公會、華友會、海南會館、知友俱樂部董事、理事。一九六九年擔任同德書報社副社長。一九八七年當選本社籌募會所基金委員,協助策劃籌款購買新社所及搬遷事宜。
073陳振亞:
出生於中國福建南安。在中國受大學教育。抗戰時期,在重慶及戰地從事文藝及戲劇工作、勞軍宣傳抗日。抗戰勝利,一九四五年由海外部派來新加坡擔任中興日報總編輯。同年主持由本社主辦新加坡華僑慶祝九三勝利遊藝大會。一九四九至五二年擔任檳城光華日報總編輯,同時創作短篇小說。一九五二年回新加坡,先後擔任益世報編輯、中正中學總校、華義中學、育英中學教師、南洋大學先修班、師資訓練學院講師。一九七九年加入同濟醫院,擔任院務主任,成立中醫藥圖書館、中醫藥學術講座。1988年為該院編寫一百二十週年歷史專集。一九八七年擔任本社理事。一九九八年病逝。
074林逢德:
祖籍福建永春,戰後一九四五年,在民眾服務社任職。其後大半生在報界和教育界服務。一九四八年擔任芽籠快樂學校的校長,兼任中興日報廣告部職務。一九五O年到新力報任經理。一九八三任副社長,一九八五至八八年擔任社長。他常在社內,已全部精力為本社服務一九八七年肩負社所搬遷任務。一九八九年在任內驟然病逝。誠為本社巨大損失。
075陳伯萍:
祖籍福建,為我國資深報人。從事新聞工作長達六十年,一九五一年以伍岔撰著《百頌經》,一九六七年年筆錄白清泉《推銷經驗談》,同時創辦《國際時報》雜誌。撰寫個人從事新聞回憶錄《報海漂泊六十年》。一九八七至八九年擔任理事,一九九七至二OO八年任名譽理事。
076詹尊貴:
祖籍海南文昌,執業律師,歷任本社理事、義務法律顧問,會務顧問。
077詹尊權:
祖籍海南文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士,畢業返新,從事教育工作。隨後進入南洋大學繼續修讀,獲得碩士學位。專注研究中國詩詞古典文學,成就博大。榮獲新加坡從總統頒賜長期服務勛章PBS,國家學警總部頒發LSM。一九八九年開始歷任本社理事、青年組主任、學術研究組主任。在本社開班講授詩經易經左傳楚辭老子莊子墨子四書孫子兵法等,傳授子弟。榮獲中國國際詩書畫院名譽院士,世界華文詩詞學會名譽詩學院士,中國作家創作協會名譽主席。著作豐富。榮獲台北華僑救國聯合總會頒發華文著作獎,散文詩歌獎,台北中國語文學會頒發中國語文獎。
078張桂生:
祖籍廣東大埔,十五歲南來新加坡,在一小型百貨公司任職,平日克勤克儉,力學好問。後來專業眼鏡行工作,對眼鏡他別有興趣,潛心研究,大有心得。奶創立平平眼鏡公司。由於待人和善,業務蒸蒸日上,成為知名專業眼鏡商行。從商之餘,熱心公益,支持文化教育。歷任張氏公會、客屬總會、大埔同鄉會、眼鏡公會等社團要職。早年參加同德書報社。一九五六、五七年擔任兩屆財政,一九五八至六O,六二至六九擔任八屆參議、一九六九至七四,任四屆名譽會長。在財政任內,正值本社經濟拮据,共墊支千餘元,悉數由先生報效。其慷慨為社精神可嘉。
079藍建海:
祖籍廣東大浦一八九八年誕生於故里。一九一一年十三歲南來新加坡,在商界當學徒。經過一番奮鬥,乃創辦義發號,經營唱機唱片,由於經營得發,業務迅速發展,執新加坡唱片業牛耳。旋資金充裕,創設福聯餉當,任總經理。又任遠東唱片有限公司董事財政。先生為人急公好義對社會公益福利,出錢出力。尤其對啟發學校籌建發展,慨捐更是不遺餘力。歷任啟發學校、回春醫社、茶陽會館董事、副主席、崇僑互助社、和商互助會名譽會長。快樂世界內商店聯合會會長,新加坡華洋百貨公會、新加坡豐永大董事、聖約翰救傷隊中西區第五聯隊分隊正主席,南洋客屬總會董事兼儒樂部長、名譽會長、南洋藍氏總會主席。一九五八、五九年擔任同德書報社財政,一九六O至六二年任參議,一九六三至六六副社長。在財政任內,為本社代墊兩千餘元。當卸任時,全數報效。慷慨為社精神可嘉。一九七O 年十一月廿二日逝世。
080曾福成:
祖籍福建惠安,新加坡出生。FCA會計師。自創曾福成會計公司。一九八七、八八年擔任副社長,一九八九至九八年連續擔任社長十年,本社信託人。本社會務顧問,永久名譽社長。歷任新加坡曾氏公會、龍山堂會長及信託人、惠安公會、太極學會名譽會長及信託人、惠華國術研究社社務顧問及信託人。
081許宏亮:
祖籍廣東潮州,經營捕魚用具,本社資深社員。一九八一、八二,八五、八六年擔任本社財政、一九八七、八八年擔任司理。一九八三、八四,八七至二OO 八年擔任副社長,二OO九至二O一二擔任監督。永遠名譽社長。自擔任財政開始,每逢社所需要裝修,多由他負責,并承擔維修費。
082蔡繼鍔:
祖籍廣東汕頭。報人,曾主編雜誌石叻週報。本社資深社員。一九八七、八八年擔任副司理,一九八九至二OO八年副社長。永遠名譽社長。
083王振森:
祖籍海南文昌,台灣省立師範大學新聞專修科畢業,歷任中興日報記者,吉隆坡虎報記者。泛亞通訊社記者。一度轉業經商。曾擔任留台大專校友會會長。一九九七、九八年擔任本社理事,一九九九年至二O一O年擔任副社長,二O一三至一四 年擔任榮譽社長。永遠名譽社長。
084盛碧珠
祖籍福建,一九三九年擔任中華女中教師,一九五五1955年至七八年擔任中華女中校長,一九七八年擔任該校董事會董事。一九九二年,擔任新加坡孔教會會長,一九八七至九八年擔任本社監督。
085徐振盛:
祖籍海南。同德资深社员。一九六六、六七,七三至八三擔任理事。一九六八、六九、七一年擔任財政,一九七O、七二、七六,七九、八O年擔任查賬,一九八O擔任監督。
086邢濟眾,又名致中:
祖籍浙江東陽。一九四七年畢業於上海國立暨南大學中文系,後赴台任教。一九五八年離台南下,先後在馬來西亞文冬啟文中學,新加坡義安學院中文系,華僑中學執教。一九八三年受聘為新加坡教育部課程發展署儒家倫理教材編寫員,以及南洋美術專科學院兼職文學科講師。教餘勤於著述。退休後,仍以讀書寫作自娛。已出版著作有文藝創作十二種,論著七種。一九五八年,以《詩說篡文》獲得台灣頒發大學講師合格證。一九八三年著作《鐵鉤情》榮獲台灣“華文著述散文獎”
華僑中學華文教師,散文作家,暨南校友會理事,一九八九至九二年擔任本社副學術研究組主任。一九九三至九八年任本社監督。本社九十週年特刊主編。
087曾廣安
祖籍福建龍岩,青學會及同德書報社會員,一九五七年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畢業。返新後,在華義政府華文中學執教。孔教會創辦人蔡多華女婿,新加坡孔教會理事,同德書報社學術研究組主任。二O一三年病逝。
088譚攸沺:
祖籍山東,從小在台灣受教育,一九六五年民國五十四年畢業於淡江大學企業管理系,再赴日本近畿大學深造,一九七三年獲得國貿系碩士學位,旋即來新加坡亞洲氣體工業有限公司任職。一九八六年友人合資創辦成功商務有限公司,從事氣體工業後來擴大資金成為跨國合作企業,任副董事長。一九八七年與新馬臺友人成立馬來西亞萬泰電線電纜公司,成為馬國十大電線電纜公司之一,并成為掛牌上市公司。除了發展事業,也回饋社會,擔任新加坡台北工商協會會長,同德書報社副社長。一九九九年擔任社長及本社信託人,積極展開多元化的活動:司藥義診;加強學術、康樂活動。在其任十年別任內,出版九十週年特刊及慶祝同德百齡慶典與百年紀念特刊。
089湛承憲:
祖籍海南瓊海,新加坡出生,曾隨母返故里,在中國小學畢業,當過少年先鋒隊隊長。一九八六年重返新加坡,完成華文中學教育,參加聖約翰救傷隊,少年領袖訓練班。畢業後,擔任過新生報駐法庭記者。後來獲得僑務委員會獎學金負笈台灣。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化工系,課餘研讀三民主義、五權憲法。是一位接受過海峽兩岸三地教育者。他是我國第一批接受國民服役的大專生。退伍時是武裝部隊學院中尉教官。榮獲聯合國工業發展局獎學金赴瑞典深造。成為該局品質管理研究員,曾在多家西方大企業品質管理領域服務。ISO管理首席顧問,留臺大專校友會會長、名譽會長及顧問,亞太企業管理協會名譽會長。父湛永漢,同德社員,他是第二代。長期跟隨他參加同德活動。深受影響,也受蔡煇生、陳國礎、王厚仁、陳詩豪、吳良柱等前輩熏陶。一九九五年加入同德,歷任理事、副財政、總務、副社長。二O一O年擔任社長。曾在晚晴園主辦講座會上,主講“通的未來發展方向。”
090曾亞凱:
祖籍福建惠安。一九八二年,畢業於新加坡義安學院,獲會計專業文憑。同年應招入伍,國民服役三年,後備軍十四年。二OO二年以一級上士軍階退役,並獲頒長期服務獎章。在服役時期,修讀英國皇家特許會計師協會入會考試,一九八七年考獲資格,成為協會會士。同年加入新加坡特許會計師協會為會士。一九八六年加入父親創辦曾福成會計公司,成為會計助理。同時加入國際聯盟,將業務將國際化。一九八九年加入同德書報社,一九九一年開始,先後擔任理事、康樂組主任、副總務,二O一三年至今擔任監督。現任新加坡惠安公會副總務、星洲惠華國術研究社副總務、新加坡九龍堂財政、新加坡曾邱公會交際組主任,新加坡琵琶協會理事、福建省僑聯第八屆委員會海外委員、世界福建青年聯合會理事、世界泉籍青年聯誼會副監事長、惠安縣海外聯誼會副秘書長、曾氏宗親聯合總會理事。
091潘昌耀:
祖籍廣東潮安,出生於新加坡。現任擎青學校董事。一九八五年開始擔任本社查賬,一九九三至九四年任財政。
092侯深湖:
祖籍福建龍溪,現為餐飲業東主。上世紀四十至五十年代,是新加坡籃球界著名前鋒。四十年代曾被選為新加坡區代表中華民國出席世運籃球隊國手。其後擔任新加坡國家籃球隊教練。自幼喜好京劇,常參與業餘京劇表演活動。曾擔任天韻京劇社社長十五年,現任天韻京劇社永久名譽社長。一九九O年加入同德書報社。一九九九年擔任本社康樂組主任、財政、查賬,現任監督。曾任廈門公會楽齡團圖長及執監團正主席,現任廈門公會名譽會長。
093羅德民:
祖籍浙江紹興,新加坡出生。建築估算師。紐西蘭建築估算師協會會員,新加坡建築估算師協會員。一九七五年任職建築估算師,二OO四年至今為Northcroft Lim Consultants Pte Ltd董事經理。自由活躍參與業餘京劇表演活動,二00六年至今為天韻京劇社社長。一九九O年加入同德書報社。二O一二年擔任總務至今。
094廖朝煌:
祖籍台灣雲林縣西螺鎮,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一九六五年一月廿五日,他以三十出歲年輕之時,南來新加坡投資。當時是在馬來西時代,新加坡州政府正在開發裕廊工業區,他是首批設廠的廠家:創設星光林業公司,生產三夾板銷售海外各地。同年八月九日,新加坡剛脫離馬來西亞獨立建國。更努力於招引外資,在工業區設廠。廖先生因經營有方,獲得新加坡政府優惠貸款,不斷擴充工廠,增加生產。後來又開創亮光林業公司,同樣生產三夾板。歷任新加坡廠商聯合會理事,新加坡合板公會理事長、官方機構新加坡木材局委員、新加坡職業與工業訓練局委員、韓馬新合板公會理事、新加坡國家船運委員會委員。現任外丹功協會理事。一九八五年,加入同德書報社,擔任理事,名譽理事。熱心社務,凡有慶典,均出席活動。
095周德僑:
祖籍廣東文昌,出生於海南島。一九三七年隨母親南來新加坡與父親相聚,旋又回鄉下,1938年在度到新加坡,從此定居於此。先後在廣福、克明、育英小學唸書。一九五二年升讀中正中學高中一,次年轉讀新加坡教育局主辦三年制高中師範班。考獲高師文憑。同時進修台北中華新聞專修科函授班,獲得函授修業證書。一九五六年擔任中興日報外勤記者。同年八月赴中華民國,升讀師範大學教育系。一九六O年大學畢業返新從事教育,先後在衛理中學、聖加卑爾英校、務德中學執教。一九七七至七九年接受教育部在職教師訓練,獲得教育學院教育專業文憑Certificate In Education 。在執教期間,1968年編著《華文作文》上下兩冊,分別供中四與高中學生參考。教學三十餘年,退休後,開始轉行經商。一九九九年,在兀蘭商業中心開創兒童教育用品店Lucky Kiddy House。萬事起頭難,十年後,開始進入盈利佳境。協助成立留台大專校友會,1878年開始擔任理事、副秘書、秘書、副會長。一九九二至九六 擔任會長。以及名譽會長、會務顧問。一九七七年至八三年擔任新加坡瓊崖周氏公會董事、兼任秘書。一九六三年加入人民行動黨,分別在蒙巴登、加東、大巴窯、啟蒙、尚育、淡濱尼等區支部服務,歷任執委及宣教主任。長達三十年,一九九二年獲得黨中央頒發長期服務金牌獎,由黨主席陳慶炎博士頒發。一九九七年加入同德書報社,并當選為理事,一OO三至O四年,二一九一三至一四擔任副財政。
096王正彥:
祖籍台灣高雄,日本一橋大學畢業。聖立氣體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新加坡台北工商協會名譽會長。現任本社第一二O副社長。
097游迪翔:
祖籍廣東陸豐。歷任基層組織三十餘年。一九九五年榮獲我國總統頒賜公共服務獎章。年青時在見習軍官學校結業後,擔任軍事訓練學校教官,之後出任警察部隊教官,并幫助管理警察少年俱樂部,二OO六年出任新加坡瑞奇康奈有限公司總經理至今。二OO二年擔任亞太傑出企業家協會主席至今,二OO八年新加坡創業合作社(半官方機構)主席至今,二O一O年擔任新加坡國際營養醫學協會主席至今,二O一三年榮任同德書報社財政,亞太企業管理協會會長。因研究專業合作社組織理念有心得,積極推動創業合作設理念與青年創業。曾到北京,福州與澳門演講。
098郭文龍:
祖籍福建南安,新加坡出生。是一位熱心社會運動者。中正中學畢業,現任文實業私營有限公司董事長,世界海事私人有限公司主席。新加坡孔子基金會主席,新加坡南洋孔教會會長,喜耀文化學會會長,東亞人文研究所董事長,二戰歷史研究會會長,新加坡汾陽郭氏公會永久名譽會長,會務顧問,國大管理學院中文校友會名譽顧問,現代企業管理協會名譽會長,新加坡南安會館名譽主席,吳德耀教授紀念基金委員會委員,新加坡文藝協會名譽會長,新聲詩社名譽社長,陳嘉庚基金先賢館管理委員,中正中學校友會特邀理事,中華醫院名譽院長,隨筆南洋文化協會會務顧問,華校校友會聯合會顧問(二O一四),新加坡美術總會(新刊物會務顧問)。
099陳正吉:
祖籍浙江青田,出生與福建漳州。台灣輔仁大學商學院法學士。博貿國際有限公司Plymouth International Pte Ltd董事總經理,名揚企業有限公司Fame Industrial Pte Ltd董事總經理。新加坡台北工商協會名譽會長,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現代企業管理協會前會長,輔仁大學新加坡校友會會長,留臺大專校友會名譽會長。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名譽會長。
100李成忠:
祖籍福建南安,新加坡出生。中正中學總校肄業,華義中學畢業。高中時期,擔任浩然社附屬青年團“青學會”主席。一九五七年赴中華民國升學,就讀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一九五九至六一年擔任該校學生代表聯合會(代聯會)理事,兼任直屬該會刊物“台大青年”主編。畢業返新。一九六二年年在霹靂州和豐興中中學執教。次年在南洋女中教導高級中學歷史,一九六七年至二OO二年兼任圖書館主任,長達三十五年。一九八七年進行中英文圖書編目及管理電腦化。一九六九至九三年兼任董事會執行秘書。(曾擔任中文地電腦學會理事),留台大專校友會會長。二OO七年協助南洋中小幼校友會編撰南洋三校校史。二O一二年再度協助校友會編審南洋三校英文版校史。同年八月,承本社社長湛承憲之邀,開始編撰《同德書報社史話》。於二0一五年六月,本社一O五週年慶典之前出版。
101蘇新元Soh Sin Guan
新加坡出生,德蘭中學畢業,新新國際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長,現任中華總商會會員、怡和軒部員、月圓之友會員、福建公會會員、紫玄閣閣員、精武體育會榮譽會長、蘇氏公會名譽主席、聖約翰救傷隊名譽主席。
102南治國:
中國出生,新加坡公民。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博士,自號星洲閑人。好讀書,通書藝。歷任中國上海外國語言大學培訓中心主任,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中文系主任,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課程副主任,新加坡《錫山文藝》主編。合著由《鄭振鐸傳》合譯有《爆醒噩夢的第一聲號角》,《TOP雙薪階層》,《旅行的藝術》,《身份的焦慮》《無聊的魅力》等。在中國大陸的《北京大學學報》,《中國翻譯》,《魯迅研究月刊》,《中國比較文學》,《華文文學》,香港的《香港文學》,新加坡《亞洲文化》,《新華文學》,《怡和世紀》。馬來亞《人文雜誌》等人文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四十餘篇。現任新加坡宗鄉總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新加坡怡和軒俱樂部會員《怡和世紀編委》。新加坡華文教育學會學術出版部主任。新加坡作家學會永久會員。新加坡錫山文藝中心名譽理事,《錫山文藝》編務顧問。新加坡同德書報社學術研究部副主任。

受傳統社會影響,二戰前,華人女性很少參加社團活動,同德書報社雖然很開放,女社員一樣很少。從記錄中,下列女士應是本社早期比較活躍的女社員。女社員多數是教師,也有家庭主婦,女工,傭工。
103余岱宗:
廣東番禺,一九一八年民國七年五月一日加入本社。一九一一年,獲本社及潘春陽支持,創辦中華女學堂,擔任該校首任校長。
102阮翹:
江蘇宜興,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四月一日加入本社。余岱宗校長退休後,中華女學堂交給本社辦理,本社聘請阮翹繼任校長。一九三二年擔任本社參議。
104李紹蒙:
廣東潮安,一九二五年民國十四年九月廿七日學生(南洋女中)時代,即加入本社,是李紹茂的胞姐,本社婦女領導層。抗戰時期,一九四O年她與陳崇智得到本社司理吳慎修和海外部部長吳鐵城的鼓勵,一九四一年從新加坡乘搭豐慶輪到仰光,續乘火車到中緬邊界,轉乘西南運輸大隊的軍車到重慶,在西南聯大先修班讀一年,派發到雲南昆明的雲南大學修讀文學系。一九四三年,她代表林謀盛負責招募青年,到印度接受特種軍事訓練,然後派到馬來亞從事敵後情報工作,這就是著名的一三六部隊。和平之後,回到新加坡,與陳崇智結婚。
105余佩皋:
江蘇蘇州人。北京高等師範(後來更名北京師範大學)畢業。一九一六年,到南婆羅洲(當時荷屬東印度群島)山口洋中華學校擔任校長。一九一七年獲得本社聯繫,到新加坡參與創辦南洋女學校,并擔任該校首任校長。一九二O 年回中國,在廈門開辦廈南中學。
106彭夢民:
早年加入本社。一九二二至二三年繼任南洋女學校第三人校長。
107汪蔚丹:
本社社員,一九二五年出任南洋女校第七任校長。
林金蓮(福建廈門)、李雪鳳(廣東潮安,學,民廿一年加入本社),张玉梅、楊愛美、莫修梅、方定娟、邱玉琳(廣東大埔)等,程菀(江蘇宜興)、盛夢琴(湖南長沙)、周廷珍(浙江海鹽)、加入本社活動.沒有留下任何個人資料可供簡介。
二O一四年六月十二日編撰 二O一五年四月廿二日增 訂
李成忠